远古史话从五帝到夏朝中国国家和文明的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那里好 https://m.39.net/pf/bdfyy/bdfjc/
国在古文中的写法有两种,一种是“國”,围墙之内的土地,另外一种是“国”,围墙之内有王,上古时期的玉和王是一种写法。第一种国指的是首都,而第二种写法才是我们所说的国家。国家是王权形成的产物。古今中外对国家的定义有很多种,主要有契约论、神权论、暴力论。总之,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父系氏族后期,由于战争增加,王权不断增大,从而产生了以王权为中心的社会体系。为了巩固王权,贵族们会制定一系列的法律,建立军队,设立各种行政机关来保障既得利益,这就是国家。古今中外的国家无不属于这个范畴之内。一般国家产生了,也就是代表者文明产生了。西方学者曾经提出国家或者文明产生的三大条件:文字、青铜、城市。有文字说明可以进行复杂的行政管理,有青铜才能在氏族的战争中脱颖而出,有城市说明有强大的组织能力在,人口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但是这个标准是不能生搬硬套的,例如中国的夏朝,至今没有找到文字,难道能说夏朝不存在?而城市这个概念不适用于游牧民族,比如匈奴在秦汉之际建立了强大的汗国,但是城市可能真的没有。于是我们可以通过其他的标准来解决。铜器冶炼技术的确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金属冶炼才标志着这个民族的军事能力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取代了以前的石器。另外就是看有没有形成王权,我们可以通过历史记载和出土文物来证明。比如出土了青铜钺,这就是王权的代表。还有就是有没有出现大型的祭祀场所,这可以证明神权已经被王权所控制。另外,如果出现法律、国家行政机关(并非氏族组织)、监狱等,这也可以反映国家正在建立。斧钺五帝时代:从氏族到国家的过渡时期中国历史上,将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时期统称为五帝时期,实际上该时期不止这五个领袖,还有蚩尤、炎帝、太昊、少昊、共工,祝融等,他们代表者不同氏族,例如蚩尤是九黎族,太昊少昊为东夷族等。五帝时期属于父系氏族时期,因为以上各位均是男性首领。该时期,在农耕技术不断进步的前提下,人口不断增加,各部落均开始扩张势力范围,于是不免发生冲突和战争。例如逐鹿之战、阪泉之战、丹水之战等。五帝由于战争频繁,许多血缘相近的氏族便联合起来,共同推举一位军事首领——“王”代表部落联盟进行对外战争。由于王是由各氏族的长老共同推举的,因此中国史书上称为“禅让制”,具有一些民主的色彩。西方国家将这种模式叫做“军事民主制度”。希腊的荷马时代、罗马的王政时代、古日耳曼人等都存在过这种制度,当时氏族的主要机构为长老议事会,氏族大会,王由长老议事会提名,氏族议事会决定产生。王平时负责宗教祭祀活动,战争时负责带军征战,但是在氏族内没有决定权,也并非终身制。但是王却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奖励条件,那就是征战可以分得大部分的战利品,比如俘虏。这就为王权的兴起提供了条件。越到后来,战争更加频繁,王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王的资产越来越多,跟随王征战的军队也成为了王的政治资本。到氏族后期,王已经成为了部落联盟的最高首领了,并且开始建立一系列的机构各个氏族。黄帝时“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黄帝俨然是一个国君的形象了。颛顼“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絜诚以祭祀”,已经垄断了宗教神权,进行礼乐制度建设了。《国语》也曾记载,在颛顼时期,进行了一场宗教改革,将民神杂糅的局面变为绝地天通,使得神权掌握在上层人的手中。在中国史前四大史前古城遗址——陕西石峁、山西、山西陶寺、浙江良渚、四川宝墩均发现了大型的宗教祭祀场所,甚至还出现了人殉现象,这说明在千年,中国的神权和王权已经开始结合。石峁古城遗址在尧舜时期,已经有设置大量官职,设立刑法的记载“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弃主稷,百谷时茂;契主司徒,百姓亲和;龙主宾客,远人至;十二牧行而九州莫敢辟违”,任用皋陶、契、弃、伯夷、夔、龙、垂、益为官,各司其职,井井有序。氏族的制度趋于完善,甚至开始划定十二州作为行政管理了,迈向国家已经不远了。尧舜时期的王权也十分强大,他们不仅可以征战,还可以对部落联盟内部的人有生杀大权,尧曾杀鲧、共工等氏族首领,“四罪而天下咸服”。尧都:陶寺遗址不过要注意的是,虽然王权在五帝时期已经十分强大了,但是他们还不能破坏氏族的根本制度。也就是王必须由各氏族长老推举产生。但是随着王权的增大,尧舜都试图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竹书记年》记载,尧准备传位给儿子丹朱,但是舜“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父子不得相见也。”,表明了舜发动了政变,囚禁了尧,夺取了王位,使得尧建立王朝的企图失败。夏王朝:中国国家的产生关于鲧被舜所杀这件事,古代的史家大多认为是因为鲧治水不力被杀,《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这里就有个疑问了,鲧治水只是没有依照尧的方案,就被杀了,这里有未免也太牵强。战国的屈原也有同样的疑问“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纂就前绪,遂成考功。何续初继业,而厥谋不同?洪泉极深,何以窴之”,屈原认为禹治水的方案实际上是继承了鲧,禹可以成功,那么鲧也可以成功,那么鲧为何被杀呢?这里肯定是鲧所代表的夏后氏势力强大,成为继承王位的主要人选,因此才遭到杀身之祸。夏朝而后,禹继承了鲧,成为了夏后氏首领,他开始积极发展自己的势力,他取了涂山氏之女为妻,通过政治联姻,好涂山氏成为了盟国。史书记载“夏之兴也以涂山”。。在四千年前,舜南征三苗而死于丹江地区,崩于苍梧之野。这时候,大禹“都阳城,避商均也”,“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这句话值得细细思考。商均是舜的儿子,禹为什么要避开他。这就是一场争夺王位的斗争,舜已经打算将王位传给儿子商均了,但是禹肯定反对,因此在阳城自立为王,并且所有的氏族都来支持大禹。年前,一场华夏空前规模的氏族长老会议在涂山召开,据说参加的氏族有“万国”,,《左传·哀公七年》中有“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的记载。这次会议标志着大禹成为了天下共主,各氏族都依附于夏后氏。而后,禹又在会稽山召集诸侯,“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通过杀防风氏,大禹确立自己的联盟中的生杀大权,至此诸侯全部服从大禹。大禹大禹在这些会议上承认了个各氏族的地位,分封他们为诸侯,并且确立了自己的天下共主地位,还确立中国最早的贡赋制度——五服制度,“致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中国赐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将诸侯化为几个等级,越近的缴纳贡赋越多。为了管理诸侯,大禹将他们化为九州,用他们进攻的青铜铸造为九鼎,分别代表每一个州,但是集中到了阳城,以此证明夏代表了天下。二里头青铜器但该时期禅让制的老传统依然影响还在,禹在分封了诸侯之后,只能表面上开始推举一些贤人作为自己的继承人了。第一个被推举的人就是重要的人物皋陶,“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不过皋陶不久便死了。禹又推举了益,不过在大禹死之后,却发生了和大禹继位相似的一幕。诸侯们都去支持大禹的儿子启继位,而没有去支持益,于是益就在诸多诸侯的支持下称王了。不过益所在的有扈氏不服呀,于是双方又发生了战争,“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结果是启胜利,最终是大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鼎方国联盟到朝贡体系:中国的扩张方式以上已经提到,国家其实是从氏族转化而来的。夏朝建立后,将周边服从自己的氏族分封为诸侯,实际上形成了国家在中间,氏族围绕周围的模式,这种模式叫做“方国联盟”,实际上就是过去以前的部落联盟所过渡而来。而夏后氏能够直接治理的地区,被称为“王畿”地区。为了增加夏后氏的势力,夏朝已经开始分封一些同姓诸侯,例如斟寻氏。斟寻氏在巩固夏朝统治上有重要的地位。在太康失国后,少康就逃亡斟寻氏,得到斟寻氏的支持,最终击败了寒浞,复兴了夏朝。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最早的国家也是城邦形态,但是和希腊、埃及、两河多个城邦同时起源不同的是,中国的城邦是单核起源。夏朝就是一个城邦,但是由于夏后氏最早进入国家形态,其他氏族还处于部落时期,于是其他的部落必须依附于夏朝,因此中国古代虽然万邦林立,但是也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这个观念一直影响了几千年。商朝,统治的范围扩大,但是由于商朝的王畿地区主要处于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山东西部一带,因此对其他地区也只能采取分封。分封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分封王族成员,这是真正的分封,还有一种就是名义上的分封,历史上叫做册封。例如封周国的领袖姬昌为西伯侯,并赐给征伐大权。实际上是承认周国在西部的霸主地位。周国和商是两个不同的国家,在周国强大起来之后,开始对商进行大规模的战争。到周武王姬发时,周国灭了商国,领土从陕西扩展到整个黄河下游。这时候,周国本土为“王畿”地区,其他地区只能通过分封来控制,分封对象主要是姬姓王族成员和功臣,例如燕国、齐国。还有一部分,是他们在地方本来具有强大的势力,周国对他们进行分封,也只是名义上的,只是册封,如楚国。对楚国的分封,或许连楚国自己也不太承认,他们认为自己是蛮夷之国,不与中国同号,甚至自己称王,与周朝并立。周朝分封地图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逐渐放弃了分封这种方法,转而在国内实行郡县制,从而使得万国林立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中国进入了王国时代。而在秦朝,统一了六国,全面推行了郡县制中国进入了帝国时代。不过我们依然要注意,这时候的统一实际上是“王畿”地区的极限扩大,使得整个华夏中原都成为了王畿地区。而对于王畿地区以外,还是继承为了夏朝的模式——册封。从汉朝开始,中国不但分封周边的民族为王,为侯,而自己称帝。例如汉朝封了西域诸侯为王,封西南夷的夜郎,滇国为王,封朝鲜王等,以后的朝代都继承了这个方针。这些册封国被称为藩国,名义上是皇帝的子民,但是实际上又是独立的,这就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系。这和西方国家的殖民体系是有很大不同的。西方的殖民体系是在从本邦中对外移民,建立殖民点作为向外扩张的根据。而中国是不断将藩国(诸侯)变成内服(王畿),又向外增加藩国作为扩张的方式。因此,西方人首先要讲究武力,而中国更注重“天下共主”观念的渗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menwanbao.com/xmwbzn/175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