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坚定中华民族文

北京中科中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蕴含了宝贵而丰富的精神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解决现代社会精神迷失,道德失范的一剂良药;是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必要举措;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民族和文化自信、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动力源泉。

一、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解决现代社会精神迷失、道德失范的一剂良药。

直至近代,中国传统文化是传统教育的主要依托,讲究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尊师爱生等,同时也是传统教育的主要内容。近代以来,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为了反抗压迫、抵御侵略、救亡图存,反对封建主义,启发民众思想,宣传科学民主,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激烈反传统主义者全面肯定西学,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种矫枉过正的做法在当时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从长远看,却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造成了一定破坏性的影响。所谓“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经》),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是长久而深远的。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并存,但是近代以来诸多泼脏水连同孩子一起泼掉的做法所造成的文化断层也给社会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容易造成社会群体精神的迷失。传统文化教育重视塑造人的精神,将为学与做人、处事合为一体,求知的过程便是德行修养的过程。启蒙读物《三字经》,就涵盖了天文、地理、历史、民间传说以及道德内容,这些内容融为一体,使读者在知晓天文地理知识,体味民间传说的同时明白做人的道理。同时,传统文化教育还强调“君子不器”的教育,“君子不器”就是君子不能囿于学习一技之长,而应该志于“道”。儒家的道便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天下为己任,达到“内圣外王”的境界。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意即首先要志存高远,心怀天下,其次在为人处事上要有德行,并在内心保有仁德,在此基础上,才能熟练学习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可见传统文化十分强调人精神的塑造与培养,强调教育要先塑造人的精神,再学习六艺等具体的技艺。今天,现代教育学科划分得越来越细,知识传授得越来越多,对人精神的塑造与培养显得还不够。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对教育目标的提法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提法虽然将德放在第一位,但是稍显笼统,达到什么要求才叫有“德”,没有给出明确的标准,看不出对人精神层面的具体要求。当今重“器”而轻“道”的教育,是导致学生精神与信仰缺失的主要原因。今天的教育中又缺乏实质的精神与理想教育,导致社会整体精神与信仰迷失,于是不少人都以追求金钱与物质享受为唯一人生目标,形成重享乐、好攀比、拜金等不良社会风气。

其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造成社会道德失范。传统文化特别强调道德教育,并将道德教育贯穿于学习的过程之中。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通过学习《诗》,获得知识,修养品性。贯穿于学习过程中的道德教育是哪些内容呢?我们知道,传统文化中占主要部分的是儒家思想,而儒家强调的道德观主要是“仁、义、礼、智、信”,即所谓的“五常”,这是儒家提出的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仁,即要有仁爱之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要学会换位思考。义,即行事要公正合宜。礼,即行事要符合礼仪规范,礼是仁的外化。智,即要有是非之心,能明辨是非。信,即要诚实信用,“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论语·为政》)。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讲究道德,修养品性,始终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点所在。《弟子规》中言:“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则学文。”我们今天的教育也提倡道德教育,始终将德育放在首位,但是几十年来,我们推行大而全的道德教育,言传多,身教少,德育效果并不明显。社会上诚信问题、人情冷漠、孝道缺失、缺少公德意识这样一些问题层出不穷。面对精神迷失与道德失范的社会问题,只有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全方位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去加强学生人格塑造,增强学生人文素养,才能逐步驱邪扶正,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二、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面对多元文化下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必要举措。

就中国传统文化而言,文化多元并存与同化融合是文化发展史上始终并存的相互交织的两条主线。有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才有秦汉时期的大一统;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大融合,才有隋唐时期的文化鼎盛与国家一体化;有辽金元少数民族文化入土中原的激荡与融合,才为中华文化中增添了更多的少数民族文化成分。“‘多元’与‘一体’犹如两条河,时显时隐,交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亘古不变的永恒主题。”21世纪的今天,全球一体化深入发展,传统的文化多元化也面临政治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挑战与冲击。“欧洲航海的大发现和殖民体系的瓦解,使多元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冲突日渐显现,并呈现出两股强劲的势头:一是以西方现代化模式为参照的一体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渗透与扩充,二是以反西方或反现代化为标榜的民族主义的复活。”在传统文化教育缺位的当今社会,面对西方现代化模式为参照的一体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渗透与扩充,我们的应对明显显得不足。

今天的青少年,热衷于圣诞节、情人节、光棍节,却冷落中国传统节日,鲜有人清楚清明节、春节的文化渊源。热衷于学习英语,却难以用汉语写出一篇优秀的文章。这些现象屡见不鲜,并非国人崇洋媚外,而是在当今文化多元化的交融中,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缺位,导致了青少年痴迷现代化的西方文化,而不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需要学习西方民主、创新等优秀文化,但是我们更需要在立足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去学习西方。“保持自己的良好基础,学习先进文化的最新成就,以促进自己民族文化的发展,不仅是必要而且是可能的。”只有立足于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广泛认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我们才能抵御西方文化的强势冲击,树立文化自觉。因为“民族是一个主体,吸收外来文化要为民族服务,使我们这个民族更加发达兴旺。但是不能丧失民族文化的独立性,不能完全跟着人家学,应该发挥自己的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在文化演变过程中,既要吸收外来文化,又要保持自己文化的独立性,这样文化才能健康地发展。”

三、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民族和文化自信、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动力源泉。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价值取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从国家层面提出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从社会层面提出的价值目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从公民个人提出的价值目标。这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立足于时代发展,是引领时代发展的精神旗帜。任何思想观念、价值理念的提出都不是毫无根基的,而是在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长期孕育沉淀的结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便是如此,它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深厚根基的。比如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便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富强,是国家发展的首要目标。《管子》中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只有国家富强,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国家强大,才能抵御外敌。同时,这也充分说明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

中国封建社会虽然是人治社会,但是也讲求“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民本思想。可见,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社会的一大基本价值,其也是有文化根基的。文明是社会发展水平高、有文化的状态,古代中国创造了光辉的东方文明,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今天,国家的发展目标也应该继承古代文明传统,创造出新的现代文明。和谐,是从古至今向往的理想社会。《礼记·礼运》就描绘了一个和谐的大同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中国传统文化也强调天人合一,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也必然是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同样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彰显与继承。

近年来,我们强调要坚定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将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将个人、国家、民族的利益一体化。“‘中国梦’的核心价值观是从十八大报告中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提炼出来的,其中有十六个字即‘富强、文明、和谐、公正、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来自于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其‘一以贯之’之道是儒学的‘仁爱’精神。”(吴光《中国梦的思想解读与儒家的历史使命》)

“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不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中国梦的重要指导思想,都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动力源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menwanbao.com/xmwbls/172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