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传弟子承万老论述中药品质十四

[按]为系统学习万老的学术思想,“师传弟子承”栏目将以万老对中药品种、品质与资源为主线的学术观点、理论进行分期介绍,以便于弟子们领悟、传承先生的学术思想。上期推介了万老论述中药品种,这期将介绍万老论述中药品质(十四):

中药品质理论

09中药资源的全球共享论

华夏文明和其他古文明帝国一样,从一个个的原始部落和小小的地区,不断地和其他的部落联合,融合和扩张,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帝国。中医药也随着部族的融合和扩张,不断地把其他区域的药用资源纳入中医药体系,并用于中医临床实践。同时也不断吸纳外域医药知识,融入中医药体系,如张骞、班超先后出使西域,引入了阿拉伯地区的药物——西红花、石榴、胡桃等,并为当时的医家所使用;另一方面贡献自己的医学知识为人类健康服务,如在朝鲜半岛、日本群岛以及东南亚各国传统医药学的形成和发展中都有中医药的卓越贡献;在当代麻黄素、小檗碱、青蒿素等药物的发现和利用均是中医药知识的输出。著者把中医药的发展历程中存在的“有用为我所用”、“有用大家共用”思想和对药用资源的使用观点,归纳为“中药资源的全球共享论”。

01

中药资源应用特点

中医药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出现以来,就在不断地把其他区域的药用资源纳入中医药体系,并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国经历了年前为洪荒时代;~年前为族邦时代,期间夏代以前是天下无共主的万邦时期,夏代为族邦联盟时期,商与西周形成中央族邦和地方族邦的统一族邦体系;以后直到辛亥革命为封建帝制时代,经历了三次周期性大循环。也可以简单归纳为,远古时代:三皇五帝;上古时代: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中古时代:秦汉至清的时代。毛泽东主席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精辟阐述了中国的文明史。这里依此介绍对中药资源认知和利用情况。

⑴秦汉以前药物资源的应用特点

秦汉多部族医药资源的交流和融合,促使中医药学体系的构建。远古时代因为没有当时直接的文字记载,那个时候发生的事件或人物一般无法直接考证。这些事件和人物也往往带有神话色彩。三皇一般指伏羲、女蜗、神农。神农氏(炎帝)传说是农耕和医药的发明者。我国上古时代传说的帝王有: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帝挚、尧和舜。上古时代的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代为族邦联盟时期,商与西周形成中央族邦和地方族邦的统一族邦体系,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药物学知识又有了新的积累,见于文献记载的药物显著增加。如《史记?仓公传》提到的古代医药书中就有《药论》,惜已经失传;《山海经》明确记载了约种药物及其效用,在《黄帝内经》中记载了12个药方,其中提到了泽泻、半夏、连翘等药物多种。《阜阳汉简?万物》所载药物不少于种。帛医书《五十二病方》,虽非药物学专著,却记载了黄芩、芍药、黄芪、甘草、蜀椒、水银等药物种。可见秦汉以前药物资源的应用特点是,以整合各族部落的资源,直接使用生药和以单方为主。

⑵秦汉以后中药资源的发展特点

秦汉以来,经济文化出现繁荣,内外交通日益发达,特别是张骞、班超先后出使西域,打通丝绸之路,西域的西红花、石榴、葡萄、胡桃、胡麻、大蒜、木香、豆蔻、羚羊角、龙涎香、犀角、琥珀、石硫黄、密陀僧等,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阿拉伯地区的药物,已逐渐为当时的医家所使用。极大地丰富了当时人们的药物知识和用药经验。据《汉书?郊祀志》记载,早在汉成帝建初二年(公元前31年),就有“本草待诏”的官职;《汉书?平帝纪》记载,元始五年(公元5年)朝廷曾征召天文、历算、方术、本草等教授者来京师。可见早在西汉时期,已经开始征集人力整理、研究和传授本草学了。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了东汉时期形成的现存第一部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载药种。它对战国以来的用药经验和药物学知识,做了系统而全面的总结。《本草经集注》简称《集注》,载药种。特别是到唐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繁荣,促使政府编撰了第一部官修本草——《新修本草》,载药种,同时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记载海外及南方药的专著——《海药本草》,今存佚文中含药种,其中海桐皮、天竺桂、没药等16种为新增品种。宋代进一步整合了各地的药物和外来药,其中《证类本草》载药种。明代郑和下西洋时,配备了船医沿途收集药物,编著了第一部医学地理书籍——《华夷胜览》,并将许多外域药材,如犀角、羚羊角、丁香、没药等带回国,充实了中药宝库。同时出现了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载药种,还出现了地区药物专著——《滇南本草》。继李时珍之后,清代医学家赵学敏,对民间草药作了广泛收集和整理,编著《本草纲目拾遗》,载药种,其中新增的有种,增补了马尾连、金钱草、鸦胆子等大量民间药,太子参、西洋参、冬虫夏草、银柴胡等常用药,金鸡纳(奎宁)、香草、臭草等外来药,丰富了我国药学宝库。可见秦汉至清药物资源应用的特点是,以发掘本地资源为主,并开始吸收利用外来药源。

⑶近代和现代中药资源的应用特点

中国近代门户开放,西方文化及西方医药学在我国进一步传播。但中医药学虽备受磨难,但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在继承和发扬方面抗争不息,均有新的发展。特别是植物学、生药学工作者对确定中药品种及资源调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陈存仁著《中国药学大辞典》载药种,不失为近代第一部大型药学辞书。

20世纪50年代以来,政府先后数次组织各方面人员对中药资源进行了大规模调查。在此基础上,编写了全国性的中药志及一大批药用植物志、药用动物志及地区性的中药志,发现了国产沉香、马钱子、安息香、阿魏、萝芙木等。如《中药大辞典》载药种,《中华本草》种,《全国中草药名鉴》种。中药资源种类不断增加,尤其是近代中药品种增加最为迅速,20世纪30年代达到种,20世纪70年代达到种,20世纪80年代全国中药普查达到种,21世纪10年代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已汇总到近1.3万多种,比明、清时代又增加5~6倍。可见,中国近代中药资源的应用特点是以继承发掘为主,现代是以资源的继承、发掘和整理提升为主。并吸纳和输出一定数量的药材与提取物。截至年12月,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信息管理系统已汇总到近1.3万多种野生药用资源、种栽培药材、种市场流通药材的种类和分布信息。

02

中药资源全球共享的策略

全球化已经风靡了整个世界,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融入全球经济之中,参与国际竞争。《世界经济发展宣言》(珠海宣言,)指出,“根据科学规律,有效利用有限的各种自然资源(包括人力、能源、原材料),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全球经济资源。”其宗旨之一,为共享资源。这是人类不可回避的自我挑战。我国是中药资源大国,而不是资源强国。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中医药界应该积极为参与“资源共享”。

⑴资源全球共享的意义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大幅度增加,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各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也有利于加快全球经济的发展。目前全球资源分配与财富分配格局成正比。近多年来形成的这一资源格局,是建立在不平等的原则上,是采用野蛮粗暴,甚至是残酷的手段建立的。对于人类以往各个时代的多数人而言,共享资源仅仅是一种理想、愿望、目标;对资源的利用、控制、争夺,乃至享用资格的转换,贯穿了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今天,对于占全球人口五分之四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共享资源还仍是一种理想,是一种必须争取才能获得的权力。

全球化背景下的资源共享,绝非冷战时期的输出或给予,获取资源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系列连续性的创造。知识经济时代的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意味着更多的机会;但机会以能力和知识为前提。资源是宝贵的,但更宝贵的是有效利用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的智慧。在一个日益互相依存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加理性、公正和富有创造性的智慧,建构全球资源共享的政策框架及解决方案,来共同面对人类发展中资源短缺和不均的巨大挑战!

⑵全球天然药物资源的利用现状

全球有10亿以上的居民由于经济上的原因,除传统医学外,无力享受其他医疗技术。已知的这25万种药用植物中,有1%的品种经过了西方医学研究。医药学家希望,在许多物种消失之前,能洞察世界上已知的25万种植物治病的秘密。随着新技术的使用,传统医学的重要地位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美国和欧盟宣称,将对某些植物药予以承认,并希望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进口植物药。这一举动似乎给某些拥有丰富植物药资源的国家带来可观的市场机遇,其实质是发达国家借其经济和技术实力,对以前未认识的天然资源重新提出的共享策略,国际医药界正在加快以植物资源为原料的新型药物开发。

目前科学家可以很快地鉴别出植物的治疗作用,并可以确定有开发前途的化合物,同时采用计算机和机器人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实验,因而使植物药的开发大大加快。美国密西西比大学药物学研究所最近的调查报告指出,随着技术的进步,植物药的开发正在加快进入商业化轨道。分离1个化合物,过去要花8年时间,现在只需2周。一种活性化合物一旦分离出来,科学家们便摸索着利用变数扩大其治疗作用和减小副作用。基因重组技术的应用对开发植物医药十分有利,将使此类开发不仅加快而且可降低成本。一些国家的植物学家们为了掌握植物分类,经常深入到与世隔绝的居民区,和当地人交朋友,考察他们如何利用植物。传统医学的重要地位被重新认识,并引发了一场研究热潮,为寻找医治从流感到癌症一切病症的潜存药物指明了道路。其研究实力主要来自发达国家,而贫穷的、植物药材资源丰富的热带国家则要求分享利用开发新药物所带来的好处。

《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以下简称条约)由粮农组织大会于年11月3日通过,从年6月开始生效。该条约的“资源共享”机制、方式同《知识产权国际公约》基本一致,条约中规定,通过“资源获取和利益分享的多边协调机制”实现遗传资源共享。各国同意建立一个高效的、公开的多边协调机制以更易获得遗传资源。同时条约鼓励在其管辖之下的自然人或法人也把他们实际控制的遗传资源放进多边系统,在《原材料转让合同》中宣布“利益共享”的条件。

⑶中药资源全球共享的对策

中医药有着数千年的应用历史,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积累了丰富的天然药的认知和运用经验。我国中药资源极为丰富,现有35大类、43种剂型、余种中成药,居世界首位;中药复方应用上品种繁多,这为新的药物、保健食品的研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来源。特别是中药表现出来的毒副作用小或无毒副作用、无耐药性,以及对一些疑难病、慢性病和老年病具有的独特疗效等优势引起了世界许多国家的重视,纷纷把目光转移到对中药的研究上来。同时我国的人均资源不足,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实现中药资源的共享,我们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完善知识和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的研发能力:我国的药用资源的研发体系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尚有一段距离。近几年来,虽然我国的部分研究机构引进了一些国际水平的新药筛选技术,但筛选范围和效率仍然显著落后于国外先进水平。同时配套和开发机制不足,社会共享程度低。因此,国内大型制药企业和科研院所应加强联合,做到优势互补,构建我国药用资源的系统研发技术平台,加快人才培养和储备工作,提高我国自主创新的能力,并充分利用有关的国际条约来保护已有的研究成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护我国的传统医药资源,并为国家的发展服务。

“抛砖引玉”与“未雨绸缪”并重:目前《条约》仅涉及中药的山药Dioscorea,虽表面没有包涵药用资源,但我们要看到在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并未承认中药的“药品”地位,而长期以来中药只能以功能性食品销售的事实。同时也应看到我国的药用资源估计在1.5万种左右,而全球的药用植物有25万种,以全世界1/5人口,拥有不足1/16药用资源。目前在维系国人健康事业的需求中已付出沉重的环境代价,要让中医药为全人类健康服务,就必须要有足够资源,而中国万平方千米的陆地不可能全部适宜和用于种药。因此,我们应秉承中医药学“有用就为我所用”的发展传统,开拓新的中药资源。积极参加粮农的活动,强化在亚洲的主导作用,开始从强调提高公众意识和能力建设入手,深入学习国际法、国际贸易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做好相应的知识储备和人才储备。

积极参与国际条约制定:我国是应用中药资源的大国,也是至今仍然使用传统医药学用于国人健康事业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天然药用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经验,较早开展了药用生物遗传资源的收集和保护,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在《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的制定中我们起步较晚,但我们可充分利用该《条约》中留出的药用生物这段空间,在我国建立的一些相关平台基础上,着力筹建药用生物遗传资源中心,做好相关准备后,推动尽快起草“药用生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的相关法规文件,争取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支持,并通过形成国际条约,用国际条约来保护这些国家在药用生物遗传资源方面的利益。同时我国在药用生物遗传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面处于主导地位,切实有效保护国家利益。

文稿参考:万德光.中药品质研究——理论、方法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

整理:李羿

审核:裴瑾

排版:陈江饶华楠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menwanbao.com/xmwbys/156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