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观察襄阳要成为汉江流域的领跑者还缺

历史总在浓墨重彩中想开新篇章,中央和省委对襄阳发展寄予厚望,全市万人民对美好生活充满期待,“提升首位度、打造增长极、争当排头兵,奋力开创‘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新局面”,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和神圣使命。要确保襄阳在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中当龙头、扛大梁,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做出襄阳贡献,切实打赢跨越发展总体战,襄阳正把群众满意作为落脚点、把加快发展作为主基调、把不忘初心当做原动力。

 

  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襄阳要成为汉江流域的领跑者,必须按照省委书记蒋超良的指示精神和市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发展战略,努力提升在汉江流域的首位度。本文在分析城市首位度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就襄阳在汉江流域的首位度现状进行系统分析,进一步明确未来五年提升首位度的目标任务,并提出了相应的战略举措和实践路径。

首先第一步我们得搞清楚,

究竟什么是首位度评价呢?

1首位度评价概述城市首位度概念及内涵

 

  城市首位度是衡量一个城市辐射力、影响力、带动力的重要指标,代表着该城市在所属区域的实力和地位。城市首位度是城市经济地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经济学理论。年,美国学者马克·杰斐逊第一次提出“城市首位度”的概念,把人口数量作为主要测算指标,指出首位度就是一个国家排名第一位的城市与第二位城市的人口规模之比,强调首位城市必须要比第二位城市大得异乎寻常。其后,国外经济界开始对城市首位度进行   概括地讲,城市首位度就是指在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内,某个城市综合竞争力优于其他城市的程度,主要包括经济首位度、产业首位度、人口首位度、功能首位度、文化首位度、生态建设首位度等。其内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城市发展量与质的综合效应。

首位度不仅是对一个城市与所在区域内其他城市规模总量的简单比较,也是对这个城市发展质量的深层衡量,在体现经济总量优势的同时,也反映城市发展质量的差异性。

(二)城市集聚优势的独特性。

城市是集聚各种资源要素的重要载体。从一定意义上讲,城市首位度是一种集聚优势的体现。这种优势只有更具独特性,才会更有竞争力。首位度反映的正是城市集聚过程中的竞争力和发展中所形成的比较优势。

(三)城市的功能优势。

城市首位度十分重要的内涵之一就是具有完备的城市功能。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这个系统内,各种功能有机组合,应该具备综合性和系统性的功能优势。

(四)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龙头地位和带动作用。

从根本上讲,城市首位度应该表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种龙头地位,起着引领、带动作用和整合、统筹作用,从而形成一种区域一体化的格局。

2襄阳首位度现状分析

  汉江流域主要有3省14个城市(不含武汉市),分别为湖北省的襄阳、十堰、孝感、随州、荆门、仙桃、潜江、天门、神农架,河南省的南阳、邓州,陕西省的商洛、安康、汉中。从综合实力看,首位城市是襄阳市,第二位是河南省南阳市。本文重点以襄阳与南阳两城市的相关指标比值为参考,分析襄阳市在汉江流域的首位度。

(一)经济首位度

 

  经济首位度反映一个城市在经济总量上领先于其他城市的程度,体现城市的集聚性。本文选取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等4个主要指标,通过总量值和人均值的对比,分别衡量襄阳在汉江流域的经济首位度(表一)。

  从经济总量看,襄阳仅有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首位度接近2,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额的首位度不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更是低于南阳市。从人均指标上看,襄阳有地区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项指标的首位度大于2,分别为3.18、2.24;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项指标的首位度接近2,分别为1.72、1.37。总体来看,襄阳市主要经济指标的总量首位度不高,主要是因为在版土面积和常住人口等基础条件上,南阳均高于襄阳(南阳版土面积和常住人口分别是襄阳的1.23倍和1.53倍)。同时,襄阳在人均指标上的首位度较为明显,体现出襄阳的发展质量和效益优于南阳市。

(二)产业首位度

 

产业首位度反映一个城市的产业水平领先于其他城市的程度。主要从产业结构、产业集聚度和产业层次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从产业结构来看,襄阳非农产业比重高于南阳3.4个百分点,说明襄阳市工业化水平较高。同时,第三产业比重低是襄阳市的一大短板,不仅低于南阳7.2个百分点,而且在汉江流域14个城市中排名最后一位(表二)。

从产业集聚度上看,襄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少于南阳,但规模以上工业比重高于南阳7个百分点,产业集群也明显多于南阳。百亿级产业,襄阳有3个(电子信息.8亿元、新能源新材料.5亿元、新能源汽车.4亿元),南阳有2个(生物医药亿元、电子信息亿元);亿级产业,襄阳有1个(医药化工.3亿元),南阳有3个(纺织服装亿元、绿色食品亿元、装备制造亿);千亿级产业,襄阳有3个(农产品深加工.3亿元、汽车及零部件2.2亿元、装备制造.2亿元),南阳为零(表三)。

产业层次上看,襄阳战略性新兴产业初具规模,比重明显高于南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产业层次首位度较高。但是,金融业发展不够,金融“血脉”助力经济发展的活力有待增强(表四)。

 

(三)人口首位度

  人口首位度反映一个城市在所处地区的城市规模和人口集中程度。从表五可以看出,由于政务划分的历史原因,南阳市的版土面积、常住人口规模均大于襄阳市。但是,襄阳市在城镇化率、中心城区人口、万人拥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数等3个指标方面,均比南阳有较为明显的优势。说明襄阳作为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在人口集聚度、人口质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首位度(表五)。

(四)文化首位度

  文化首位度反映的是一个城市在区域内的精神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构筑一个城市的地域化、个性化特色的决定因素,是城市提升品位和丰富内涵的重要内容。

从文化影响力看,襄阳与南阳在文化上具有高度的相似性,都有着近年的建城史,均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同时,两地又有一定的差异性。襄阳的特色是荆楚文化、三国文化、汉水文化、诗赋文化、书画文化、古城文化,南阳的特色是楚汉文化、三国文化、书院文化、官署衙门文化、药文化、佛文化、商文化、玉文化。两地虽同处汉江流域,但襄阳踞汉水中游,东西交汇、南北贯通,是历史上的区域性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在汉水文化中具有重要影响力和代表性。近几年来,襄阳牵头成立了汉江生态经济带城市合作交流研讨会、汉江流域创业创新论坛、汉江流域城市政协协作会、汉江流域(襄阳)农博会等一系列文化经贸交流活动,使襄阳在汉江流域的文化认同感不断增强。

从文化凝聚力来看,襄阳无论是文化产业还是文化事业的发展都领先汉江流域。特别是公共文化发展迅速,年成功创建为全国第二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公共文化设施普及率明显提高,民间文化艺术发展活跃,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促进社会和谐、提升城市文明奠定了坚实基础(表六)。

(五)功能首位度

  功能首位度反映一个城市的综合功能优于其他城市的程度。主要从科技、教育、医疗、交通、开放等5个方面进行分析。

科技方面,襄阳对科技的投入力度大,创新能力较强,具有明显的首位度。

教育方面,襄阳在基础教育、中职教育等投入多,襄阳四中、五中2所国家级重点高中影响力大,呈现出较高的首位度,但高等教育短板突出,高等教育投入仅有南阳市的58%,高校数量仅有南阳的三分之二,首位度明显不足。

医疗卫生方面,医院个数还是公共卫生资源的首位度都不高,并且十堰市已经拥有5医院,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手术治疗癫痫、碘治疗甲亢等技术在全国都有较大影响力。

交通方面,襄阳在公路客运、民航客运首位度指数分别为1.17、1.79,随着郑万、西武、呼南、蒙华等高速铁路建设相继推进,襄阳的交通首位度将进一步提升。

开放方面,襄阳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首位度分别为1.21、1.29,对外合作交流虽然有优势,但首位度还需进一步提升(表七)。

(六)生态首位度

  

只有宜居宜业的城市,才是富有活力的城市。生态首位度反映的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水平。近年来,襄阳市通过实施“蓝天碧水”“绿满襄阳”“九水润城”等一系列工程,并成功创建为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生态得到较好的涵养,并促进人居环境、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品位和对外形象明显提升(表八)。

总体来看,襄阳以汉江流域10.9%的土地面积和13.7%的人口,创造了全流域22.2%的经济总量、19.3%的固定资产投资、18%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1%的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在汉江流域起到了较好的引领带动作用。但是,襄阳在汉江流域的首位度面临三个挑战。

一是首位度水平不高。马克·杰斐逊提出:“首位度指数在2.0以上的城市才能称其为首位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项指标中,襄阳在总量上没有1项指标达到2.0的标准,人均值也只有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项指标在2.0以上。

二是首位度覆盖不全。主要反映在城市功能方面。在教育领域,表现为基础教育首位度高而高等教育发展不够的问题,普通高校规模及在校学生数均明显低于南阳;在医疗卫生领域,公共卫生服务虽然有一定优势,医院数量不多,特别是在一些专业领域缺乏较强影响力;在交通领域,南阳姜营机场早在年就拥有了功能完备的新航站楼,升级成为中原最现代化的支线机场和河南省第二大机场,襄阳刘集机场改扩建工作今年才竣工使用,同时襄阳等级公路总里程、高速公路总里程均少于南阳市。

三是首位度提升压力大。从宏观上看,襄阳工业增加值为50.3%,高于南阳近10个百分点,但存在着第三产业比重偏低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够的问题,对加快襄阳工业化进程、增强城市综合实力产生一定影响;从发展潜力看,襄阳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均低于南阳,说明襄阳汇聚资金的规模不足,发展后劲受限;从人力资源看,襄阳城镇人口、高校数量、高校在校学生等均低于南阳,人力资源供应不足,将影响到襄阳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持久度。

3提升城市首位度目标结合襄阳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襄阳提升在汉江流域首位度的要求,重点围绕地区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绝对值和人均值,以及外贸出口、利用外资和中心城区人口等指标,对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进行了测定(表九)。那么重点来了,

基于首位度分析,

我们该如何推进

襄阳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建设呢?

下面汉水君整理了几点对策建议:

4提升首位度战略举措1抓好第一要务,打造更加完善的现代产业格局。

  只有在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上拥有绝对的首位度,才能够发挥好战略引擎作用,带动区域协调发展。襄阳要把做强综合实力作为重中之重,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发展特色资源产业,加速推进支柱产业智能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现代服务业优质化和农业现代化,力争年经济总量达到0亿元以上,首位度指数接近2.0。

一是加快推进现代工业提质扩量。

把优先发展工业放在首位,持续推进“万亿工业强市”建设,力争年工业总产值达到00亿元,以工业大发展带动首位度的大提升。重点实施“一战略四计划”。一战略即“双”战略,到年分别培育2个亿级产业(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深加工),2个亿级产业(智能制造装备、循环经济),2个亿级产业(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四计划分别是:1.工业投资提速计划,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提高工业投资效益,力争工业投资增速保持在20%以上,引进一批投资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重大工业项目;2.特色产业集群培育计划,抓好20个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完善产业地图,建立重大产业项目统筹布局机制,提高产业集聚度和发展效益,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培育一批亿级产业园区;3.新兴产业指数增长计划,以建设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为重点,加快推进雅致、九州、国能等新兴产业项目,推进新兴产业规模化;4.骨干企业培育计划,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扶持力度,力争新增产值过亿元企业5家、过50亿元企业10家、过10亿元企业50家。

二是加快推进服务业提档增速。

  

  发达的服务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也是工业化水平提升的必备条件。襄阳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应坚持走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在保持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快推动服务业高层次、高增值、强辐射发展。

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在襄阳设立区域性分支机构,形成企业总部集中、产业能级提升、资源配置力强的总部基地。

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规划建设金融功能区,加快发展各类新型金融业态,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功能,打造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汉江、东津高客站、襄阳机场等,规划建设余家湖港口物流园、刘集空港物流区、东津现代物流区、樊西综合物流区等,打造区域性物流集散中心。

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依托“襄阳云谷”,加快构建服务中部、辐射全国的“大数据”和“云计算”服务平台,带动发展“政务云”“工业云”“教育云”“健康云”,促进服务业提质升级。加快发展研发、创意、营销、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服务业整合集成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巩固提升中心城市先进制造业的高端优势。

三是加快推进现代农业提效升级。

把襄阳农业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襄阳农业发展由保粮食安全向保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协同转变,建设高水平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推进“中国有机谷”建设,打造覆盖南漳、保康、谷城、老河口等区域的有机产业基地,增强绿色优质农产品的有效供给,着力打造有机农业发展示范区。发挥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效益,实施“百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新建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万亩以上,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进一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壮大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与现代农业示范园,打造一批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襄”字号农产品品牌。

2坚持“四化”同步,打造更具特色的城乡发展示范。

 

增强城市承载力是提升襄阳首位度的基础,要以“转移人”“满足人”“发展人”为主线,以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原则,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

一是突出规模化扩张。

按照近期平方公里、远期平方公里的目标,坚持扩大规模与优化布局相协调,统筹推进鱼梁洲生态绿心和襄城、樊城、襄州、东津“一心四城”建设。以高客站建设为机遇,加快东津新区建设,适时启动市政府向东津搬迁,合理配置功能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使东津新区成为襄阳市的政务中心、交通中心、信息中心。积极推进樊城、襄城旧城改造,促进功能再造、产业转型、品质蝶变,使樊城成为全市的商贸服务中心、襄城成为文化中心。有序推进襄州区设施提档、功能提质、形象提升,使其真正融入中心城市。同时,加快推进襄宜南一体化,强化枣阳、河谷组群两个市域副中心的支撑作用,支持保康建设生态旅游试验区,进一步完善“一体两翼、多点支撑”的城镇发展格局。

二是突出集约化发展。

坚持好看与好用紧密结合、地上与地下同步推进,科学推进城市地下管廊建设,完善道路、供水、排水、供热等市政公共设施,使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规模扩张相同步。着眼于人的城镇化,统筹推进教育、医疗、治安、社会保障、住房保障、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使“新市民”享受到同等的公共服务。

三是突出智能化管理。

积极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市、区、街道三级城市管理职责,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和信息化管理体系,推行“互联网+城管”,建立健全集市政养护、环卫作业、小广告清理、绿化养护、雾霾治理、交通秩序等于一体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城市管理的实时监测和快速反应,提高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社会化水平。

四要创造机遇把握机遇,靠国家生产力布局集聚人

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深入实施“绿满襄阳”提升行动、“九水润城”综合改造工程,力争到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95%以上。全面提升特色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按照3A级景区标准,分类推进都市卫星型、工贸经济型、门户贸易型、生态旅游型、农村服务型等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建设,统筹乡村道路、农村安全饮水、电网改造提升、污水垃圾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力争到年培育特色乡镇个,建设美丽乡村个。

3推进改革开放,打造更高水平的开放开发高地

深化多区域合作,加快城市国际化进程,建设内际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使襄阳在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中切实发挥核心引擎作用。

一是引领区域开放合作

把湖北自贸区襄阳片区建设作为提升襄阳经济外向度、融入“一带一路”的重要举措,加快建设以铁路港、陆地港、航空港和保税物流中心为骨架的国际陆港经济开发区,积极推进外商投资备案管理制,推进通关便利化改革,全面推进“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大通关模式,实现通关一体化和检验检疫一体化。深化“双向拓展”战略,打通连接亚欧的郑新欧、汉新欧“铁铁联运”通道和连接亚太的“铁水联运”、“江海联运”通道,进一步畅通对外经贸交流合作渠道。利用襄阳自贸区的政策优势和开放平台,加强与汉江流域各城市的合作,以发展高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铁路物流等产业为重点,引领汉江流域产业转型升级。

二是聚集优秀高质人才。

深入实施“智慧襄阳?卧龙腾飞”计划,重点引进高级经营人才、科技创新人才、高级技工等高层次创新人才,努力构建人才特区和区域性人才高地。创新人才引进模式,探索“招商+引才”联合引智模式,在重点引进产业、项目、研发机构的同时,大力开展引才引智工作,推行“人在彼地、才施襄阳”的引才聚才机制,形成人才与产业项目的互动集聚。围绕产业园区和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建设,依托襄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园、“海智计划”基地、襄阳科技城等平台,引进培育一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研发团队、应用型骨干人才。

三是强化创新驱动引擎。

深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发展“四新”经济,促进新动能发展壮大、传统动能焕发生机。利用襄阳军工企事业单位重要聚集地优势,建设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新型技术研究院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力争在航空航天、新材料与智能制造等领域,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发挥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作用,积极推广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晒梦窗口等新型孵化模式,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激发民间创业活力,打造创新创业活力最旺的城市。

4突出生态优先,打造更具优势的绿色发展引擎。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深入推进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生活方式低碳化,争当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的示范。

一是加强生态建设与修复。

强化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全域厉行“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任河长”制度,大力开展“汉江美化绿化净化”行动,推进汉江两岸荒山绿化、通道绿化、村庄绿化、社区绿化,着力打造“防洪通道、景观廊道、生态河道”三位一体的绿色廊道,确保汉江襄阳段水质长期稳定在Ⅱ类水平。实施生态红线管理,将月亮湾、长寿岛、万洋洲、清凉河等湿地公园及各类自然保护区全部列入生态红线区域,设定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持续推进“绿满襄阳”行动,不断提高森森覆盖率,构建绿色生态屏障和城乡绿色生态网络,强化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二是加强环境污染管控。

实施蓝天工程,加强工业废气、城市扬尘、机动车尾气、农村秸秆焚烧有效治理;实施碧水工程,统筹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实施净土工程,突出工业污染场地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现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下降20%以上,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到98%以上,道路沿线周边绿化率达到%。

三是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

依托谷城“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废旧金属、废弃电器电子、废弃电池、废纸、废塑料等资源再生利用、规模利用和高值利用。实施工业节能降耗工程,加强电力、化工、建材、纺织、机械制造、冶金等重点耗能行业的节能减排,建设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发展一批清洁生产示范企业。深入推进国家级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建设,力争城市餐厨废弃物集中收集率达到%,形成完善的餐厨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进交通领域节能减排,发挥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市的政策效应,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租用业务,确保到年城市公交新能源汽车实现全覆盖、居民小区充电设施全覆盖。

四是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林业资源保护制度、耕地保护制度,基本建立绿色GDP核算和考核体系。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完善排污权、用能权、碳排放权和水权交易制度,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基本形成运用经济杠杆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市场化机制。

5坚持以人为本,打造更高质量的民生保障网络

  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施新一轮改善民生三年行动计划为重点,着力打造民生保障升级版。实施脱贫攻坚工程。

  因人因地定向施策,分类实施产业和就业扶贫、项目扶贫、搬迁扶贫、生态保护扶贫、兜底性保障扶贫、医疗救助扶贫。加强对贫困人口动态监测,探索建立贫困人口资产收益扶持制度,构建阻断返贫致贫长效机制,确保如期实现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确保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民生保障提档工程。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巩固提升襄阳四中、五中“中国名校”地位,力争年实现15年基础教育普及化;

  健全完善以医联体为重点的分级诊疗制度,全面提升社区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争创全国第一批健康城市。实施社会治理创新工程。深入推进平安建设,不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决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奋力夺取全国综治“长安杯”。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生产,建成国家安全发展和食品安全示范市。坚持依法依规妥善处理信访问题,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6加强区域协作,打造更加紧密的发展共同体。中心城市的引领带动功能总是相对于一定的地理空间范围和市场辐射半径而言的,没有整个流域的深度融合,缺乏外部空间和市场,中心城市就不可能存在。襄阳要深度融入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从机制、设施、文化、金融等方面着手,积极谋划和促进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推动流域内各城市全面、深度合作。一是促进政策沟通。

坚持和完善汉江生态经济带城市合作交流研讨会、汉江流域城市政协协作会等制度,定期研究协商区域合作问题,实现管理协治、发展联动。继续建立健全市场组织、民间机构沟通协作机制,办好汉江流域创业创新论坛、汉江流域(襄阳)农博会等经贸交流活动,促进官、产、学、研、民、媒互动。

二是促进设施联通。

汉江是汉江流域各城市联动互促的纽带,要加快把汉江打造成内河黄金水道,把襄阳新港打造为汉江航运中心,推进汉江中下游的夹河、孤山、雅口、新集、碾盘山等航运枢纽工程建设,补齐航运短板,提升通航能力,畅通与长江航运体系通江出海通道。同时,谋划和推进高速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城际交通,努力实现汉江流域“三小时互通”,提升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水平。

三是促进文化相通。

充分发挥襄阳的文化优势,继续办好诸葛亮文化节、汉江流域创业创新论坛、汉江流域(襄阳)农博会等一系列文化经贸交流活动,提升襄阳知名度和美誉度。建议由襄阳市牵头,14城市联办汉水文化研讨会,深度挖掘汉水文化内涵,打响汉水文化品牌,提升汉水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增强汉江流域人民群众的文化归属感和文化凝聚力。

四是促进资金融通。

以襄阳市汉江产业基金为基础,进一步扩大至汉江流域,由14城市共同注资,实行股份制管理运营,支持引领汉江流域的重点产业、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促进产业分工更加合理,避免重复建设、恶性竞争。建议由襄阳市牵头,争取设立汉江银行,为汉江流域各城市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提升在汉江流域的城市首位度,襄阳既有优势,也有差距,关键要立足当前,放眼长远,按照“强优势、调结构、补短板、扩规模、提功能”的思路,进一步增强综合实力、产业竞争力、城市承载力、区域辐射力,不断提升引领汉江流域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建成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汉江流域中心城市。

媒体支持:襄阳日报、襄阳晚报、楚天快报、襄阳广播电视台、汉江网、襄阳市政府网

来源:市委政策研究室、市统计局联合调研组

调研组成员:任兴亮、杨庆、徐耀坤、刘钊、崔若愚、杨逍、周艳、叶菁、吴剑、孙婧

编辑:小莉

赞赏

长按







































哈尔滨治疗白癜风医院
新媒体总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leqianhui.com/xmwbnr/85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