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四圣心源之悟性思维

白癜风是怎样造成的 http://pf.39.net/bdfyy/bdfzg/181001/6559327.html

大家好,我是佰草轩!

我在上一讲揭秘《四圣心源》之“序言”中,最后提到学习中医要搞清楚三个问题。今天我们先来谈一谈第一个问题:关于“悟性思维”问题。

在开始讲之前我先多说几句,有的网友可能会感到疑惑,“悟性思维”跟中医有什么关系?其实提出这个问题,完全来源于多数人的一个共识,在我们身边多数人会认为:学中医很难!悟性差的学不了,也有不少从事中医工作的,干了一辈子,除了经验多一点以外,水平就那样,高不到哪儿去,也被归结为“悟性”差等等。

那问题出在哪儿呢?问题就出在平常我们只是把一种“直觉”说出来了,但很少有人去深究,今天我们就来“挖一挖”。

那么搞清楚这个问题有什么用呢?

多了不说,第一,能够为正确理解中医理论(包括四圣的思想、黄元御的理论等)打开一扇门;第二,能够明白中医与西医的根本区别在哪儿?(比如:为什么学习西医要学习现代的科学知识,而学习中医偏要反其道而行之,一定要学习古代的经典?);第三,就是个层次问题了,茫茫医海,路该如何走?走对了,你可能会成为“上工”,走错了,你可能就是个“郎中”而已!

好了,下面我们进入正题。

平常我们总是说:某个人或者自己“悟性”怎么怎么样,很少有人提到“悟性思维”这个概念,我特别提示大家一定要重视“悟性思维”这个概念的提法,这个概念要说明的是:悟性是一种思维方式!!下面我做一下解释:

著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把人类意识分为三个层次:潜意识(有的书上称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看下面这个图:

这是弗洛伊德从心理学研究的角度对人类意识层次的一种划分方法。下面我们再看一下著名哲学家康德从哲学角度对人类意识层次是如何划分的,请看下图:

康德把人类意识层次划分为:感性、知性和理性。对比一下,康德和弗洛伊德对人类意识层次的划分具有一定的对应性,当然不能把它们等同起来,因为研究的角度不同,有兴趣的网友可以读一下两位名家的相关书籍。

我们研究的问题应属于哲学范畴,所以我们遵从康德的三分法:感性、知性和理性。这三个概念大家并不陌生,我们一个一个来说,首先,感性的前面是什么?就是我们身体的五个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这五个感觉器官构成了“感性”的物质基础,通常我们称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知性”是对“感性”材料的加工、整理和综合而形成的认知或者知识,“理性”是对“知性”材料的升华而形成的判断或理论。

毫无疑问,“感性”是“知性”的基础,“知性”又是“理性”的基础,人体五官是它们基础的“基础”,而五官的基础是什么呢?就是人体的五脏六腑。黄元御在他的书中也多次提到过人的精神类疾病、包括每个人的先天禀赋、性格特征等都必然以五脏六腑为最终基础,如果出现疾病就要从五脏六腑去找根源,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医学思想。

现在我们知道了感性、知性和理性的分层结构和相互关系,这还不够,我们还要知道它们之间的能量层级关系,可能有不少网友听过王东岳老师的《物演通论》哲学课,他的研究有一个重要的结论:就是所有物质越低级的东西,越具有稳定性、奠基性和决定性。就人类的意识而言,越低级的“感性”越具有稳定性、奠基性和决定性,因而它的能量也是最大的。我举个例子:比如学骑自行车这件事,刚开始学的时候,要先了解自行车的特点及骑行规则、要点,靠的是“理性”和“知性”,在你知道了以上知识和骑行要领后,你必须不断地进行练习,甚至还要摔几个跟头,这个过程你在干什么?你是在不断地调动“感性”的能量,当你的“感性”能量与你的感官、四肢、身体达到完全融合,并且协调一致的时候,你就可以完全脱离“理性”和“感性”的支持而顺利骑行,这个时候你在骑自行车的时候,消耗的是你的“基础能量”,所以你骑自行车的时候,脑子并不累,是不是这样?

我再举一个例子:比如乒乓球运动员,当他们知道了基本要领之后,更多的时间是在刻苦练习各种基本动作,在干什么?在调动“感性”的基础能量,按照弗洛伊德的三分法,就是把有意识的动作,通过大量的不断重复练习变成“无意识”动作,所以我们看到:调动人体自身的“基础能量”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由于有的人“感性”能量层级天生就高于其他人,或者个人的“感性”能量更易于被调动,这就是先天禀赋的差异,这个差异来源于每个人的身体底层能量结构类型,所以,同样的国家队运动员,都在进行一样的训练,得冠军的一定是那个先天禀赋占优势的那个人,哪怕是一点点优势。

具有运动员特征的身体底层能量结构类型,往往身体比较强壮,但调动“理性”和“知性”能量的能力往往较差,这就是自然界所赋予的人体个体差异与能量结构类型的一种平衡,也就是说,自然界不会赋予一个人在所有方面都超出普通人的能力,这是自然法则所决定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远动员群体中一般不会出现数学家、物理学家、医学家等各类科学家的原因。

好了,上面我们说了这么多,还没有说到“悟性”,“悟性”在哪里?

事实上,在康德的意识三分法当中,如果再进行细分的话,还应当有一个“悟性”,这个“悟性”就在“感性”与“知性”之间,而且“悟性”应当离“感性”更近一些。所以,我们常常会说“感悟”,就是这个意思。当然了,对意识划分的运用存在粗细的差异,一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只用“感性”和“理性”,比如说某某人很“感性”,某某人很“理性”,很少有人用到“知性”这个词。不过有时候在一些学术领域,或者文化作品中会称某人是个“知性男人”或者“知性女人”,在这个层面由于“知性”与“感性”较近,所以也会有“感知”的说法。

“感性”的下面就是人体五官和五脏六腑,离人的身体本身最近,所以,体力活动最容易调动的是“感性”能量,而不太容易调动“理性”能量。因此,我们往往采用体力活动来帮助大脑获得休息。

“理性”能量离人的大脑最近,所以最容易被脑力劳动所调动,而不太容易调动“感性”能量,由于“悟性”离“感性”最近,所以理所当然的也不太容易被调动,这就是很多人感到学中医很难的原因。

当然也会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在农村有些老太太,由于自身身体的原因,虽然没有文化,但会给人治病。这主要是她个人的“感性”能量较强,对身边食物、药物、天气变化等较敏感而有所“感悟”,日积月累而成为治病经验。

但并不是说每个人的“悟性”差异会很大,其实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悟性”。我举个例子:比如说“马”这个词就是靠“悟性”来的,你见过“马”吗?你没见过!你见到的都是一个具象的白马、黑马、红马等等,“马”这个词所代表的是整个这一类动物的全部,你是没有办法看到的!但这不妨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它。比如:小王有一天上班到办公室,对办公室的同事说:今天很巧哎,我在马路上见到一个骑马的人。办公室的同事都会知道小王说的啥意思,不会有人会计较那个人骑得是白马或者黑马。

这就是我们能够在一个同等的“悟性”水平上进行正常交流的基本状态。

通过上面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引出“悟性”的通俗定义:悟性就是通过看得见的东西来获得“看不见的东西”相关属性的能力。

这一句话很重要!以后我会经常提到它。

正如我们上面所说,通过身体的基础能量来调动“悟性”是比较容易的,例如:通过感觉器官的感知而获得的认知和结论。但这种认知的获取方式往往给人一种神秘感,而从“理性”作为“起点”从而达到调动“悟性”的目的则会让人感到很难,例如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来获取某种更深层次的认知,将是一个痛苦的漫长过程。黄元御在研究张仲景的《伤寒论》的时候,就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按他自己的话说:“三年忧思,一朝而解”。

好了,我们已经基本上对“悟性”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感性”和“理性”的能量差异。“感性”的结果是瞬间获取,而“理性”的结果则需要一个大脑处理的过程。我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这种差异,比如:小王介绍小李给小张认识,当小张跟小李见面的那一瞬间,小张和小李通过自己的“感性”能力,就会对对方有了一个感性认识,简单说就是相互认识了;假如小王通过文字描述的方式,尽管小王把小李和小张描述的再详细,小李和小张在人群中碰面,也不见得会认出对方。这个差异不言自明!

但“感性”有一个局限性,就是它要依赖人体感官的感知活动,要看得见、听得见或者触摸得到才行,因此,“感性”对“看不见的东西”不能获得认知,“悟性”则弥补了这个缺陷。

我们常常把“理性”活动称作是一种思维方式,通过上面的表述,我们看到:“悟性”活动也是一种思维方式!

中医就是把“悟性思维”活动发挥到极致的一种人类智慧!!

如果能够完整的理解了这一点,学中医就不会太难!

为了使大家更好的了解本讲座的内容,我会在“佰草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menwanbao.com/xmwbnr/171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