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丛话金石启蒙,溯古谈今

文:读阅评说提到金石,就不得不提到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是金石学的开创者,他通过编辑整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铭文碑刻撰写而成的《集古录跋尾》(简称《集石录》),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在阅读施蛰存先生的《金石丛话》前,我对金石了解不多。除了略知一些碑文之外,就是李清照南下逃难时携带的十五车金石古籍。可惜的是,尽管李清照千方百计欲将这些古籍保存下来,这些藏品最终还是化为了灰烬,赵明诚和李清照半生的心血就这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金石丛话》是一本金石学的普及读物。书中将金石发展脉络进行了细致清晰的梳理,同时对金石、碑、帖、拓本等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和解读,对于了解金石文化非常有帮助。拿拓本来说,拓本大约南宋时才有,喜欢用古字古语的人,往往写作搨本。似乎拓本即搨本的音变。但是,就其本义而言,它们实是两种东西。“搨”这个字现在已鲜少使用,字典上的基本字义是同“拓”。施蛰存先生引《新唐书·百官志》中的记载来解释“拓”与“搨”的不同。《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宫中集贤殿书院有搨书六人,弘文馆有搨书三人,这些人的专职都是影写古人书迹,赵模等四人就是唐太宗时有名的搨书手。搨又称为摹(或作模),简单来说搨书就是复制书。近日正在上演的《大秦赋》中,秦始皇欲废止“外客令”时,为让视外客为异已的老秦一族心服口服,秦始皇命赵高将李斯的《谏逐客书》抄写百份分发给老秦一族阅读。这里的百份《谏逐客书》即为摹书,也即搨书。而拓是指在刻铸有文字或图像的器物上,涂上墨,蒙上一层纸,捶打后使凹凸分明,纸被墨染成黑的,有字迹处是白的,这种黑纸白字,现在称为拓本。小的时候,孩子们都喜欢在一元钱的硬币上覆上一层纸,然后用铅笔在纸上来回的划画。最终,硬币上的花或者国徽就会刻印在纸上,此即为拓。关于碑,正如施蛰存先生提到的那样,我也曾与许多人以为的那样,认为凡刻有文字的石头都称为碑。其实,这是个完全错误的观念。所谓碑这个东西,本来只是一块大石板,中间上端穿一个圆洞。古人办葬事,把石板直立在墓穴四角上,利用它来扣牢粗大的绳索,慢慢地把棺材放下去。读到此处才了解,原来最早的“碑”上是没有文字的。西汉晚期,渐渐有人开始利用这块石板刻文字,记述墓中人的姓名、官位、卒葬年月等等,“碑”上才渐渐刻有文字。目前已知最古老的石刻文字为“石鼓文”。石鼓文,是先秦时期的刻石文字。石鼓是鼓形的圆石,一共有十个,每个鼓四周刻有古字。分别为大篆四言诗一首,共十首,计七百一十八字。可惜的是,唐宋时,石鼓文还可见四百六十多字,现在只存二百五六十字了。施蛰存先生的《金石丛话》以历史发展为时间线,将金石学相关的一众知识进行普及讲解。内容通俗易懂,读来受益良多,其中最感兴趣的是“金石小品”。“金石小品”包括有古代的兵器、始皇帝诏书、古印等等,读来既有趣味又增长见识,是非常好的金石学科普读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menwanbao.com/xmwbfz/175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